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克拉玛依市从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发力配资炒股配资,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市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之网。
以家为原点
激活学生家国情怀
“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稚嫩的童声与成人醇熟的嗓音交织,2024年5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诵读活动正在上演。
当天,市第五小学在“家国情·小家大爱”主题下,开展了“家”文化系列活动之3-6年级亲子经典诵读比赛,并进行了“有爱有家·我爱我家”幸福家庭视频展播。
该校学生李皓雅与妈妈声情并茂地诵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传递出深深的爱国情怀;木塔法·阿德尔汗和妈妈、姐姐精心演绎了《月亮和萤火虫》,以生动的故事让传统美德在家庭互动中得以传承。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构建良好家风,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文化,让子女在人生的第一课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是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
展开剩余84%为此,克拉玛依市积极探索家风建设新道路、新模式,促成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让家校共育在家风建设中发挥出“1+1>2”的功效,丰富新时代家风家教内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第五小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克拉玛依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举办“中华好家风”线上专题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书香家庭”创建;倡导家长在寒暑假带学生到疆内外文化名胜古迹游学,2024年暑假期间,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疆内疆外文化研学游16000多人次,充分发挥出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多部门协同
盘活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大家唱起歌,我们大家跳起舞,有美丽的音乐,伴着我们跳,跳得真愉快……”童声嘹亮,哨埙悠扬婉转,一场紫砂哨埙为辅助的合唱课《小步舞曲》惊艳了在场众人。
在去年12月19日至21日举行的自治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研讨及交流活动中,紫砂哨埙课堂教学是一大亮点。
克拉玛依市刘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紫砂哨埙)工作室、白碱滩区文化能人紫砂哨埙工作室主持人刘娟以及工作室成员孙蕾、吕梦绮还指导学生学习了紫砂哨埙七重奏《歌声与微笑》《埙音逐红船感恩先辈情》等,让学生们在感受紫砂哨埙独特魅力的同时,生发出对革命先辈的感恩之情。
紫砂哨埙是克拉玛依的一张文化名片。作为一名哨埙工作室主持人,刘娟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长期从事紫砂哨埙艺术的宣传和教学工作,并以工作室为平台推动紫砂哨埙教育走进全市多所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能够演奏紫砂哨埙的学生,为中华优秀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活力。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琴棋书画”中被誉为“四艺”之首。身为古琴非遗传承人,祁小龙让古琴这项非遗技艺走进了我市3所中小学校园之中。
祁小龙联合市图书馆开设古琴艺术欣赏与体验系列活动,为古琴爱好者提供公益古琴课程。他创设的古琴工作室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合作,让古琴的悠扬琴音充实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不仅如此,祁小龙还推动古琴工作室与周边工作室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线路,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多年来,克拉玛依市宣传、文旅、关工委、民协等部门及群团组织协调联动,通过“五老人员”“民间艺术家”等社会文化名人,将戏曲、剪纸、泥塑、紫砂哨埙等12个非遗传承项目引入中小学,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助力学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与社区联动
灵活开展文化实践
一阵阵锣鼓声响起,舞龙队伍缓缓入场,龙身上下翻飞,龙尾灵活翻腾,点燃了现场热闹的氛围,社火表演在紧密的鼓点中拉开序幕。
今年2月10日,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长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蛇闹元宵非遗年味浓”元宵节活动,将传统民俗与非遗文化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吃元宵、猜灯谜、非遗醒狮拓印、投壶、社火表演、太极扇、大合唱活动……小朋友石语初看得目不转睛。
“今天的活动太精彩了!亲身体验后,我发现它们不仅有趣,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希望将来还能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石语初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与此同时,现场的其他孩子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有的仰头望着高高挂起的灯笼,争相猜解谜底,有的专注地投掷小箭,每一次命中都赢得一片掌声。
此前,长征社区团支部联合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等多方社会力量走进市第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其中,“绘中国地理之美”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和大好河山的壮美;“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等活动带领小朋友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长征社区的积极实践,正是克拉玛依市引导多方力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体现。多年来,我市以社区为依托,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形成强大合力,从传统节日庆祝,到文化实践项目,再到红色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据统计,2024年,克拉玛依各中小学与团市委、文旅等部门以及全市34个(街道)社区联合,共针对中小学生研发189个传统文化类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由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实施,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假期安排灵活参与。去年寒假期间,学生参与率达81.4%。
2024年4月20日,在克拉玛依市“文润油城·书香克拉玛依”活动中,市第五小学学生带来文艺节目经典诵读《小雅·鹿鸣》。克拉玛依融媒记者张洁英摄
2024年11月21日,在克拉玛依市文化润疆现场交流会上,刘娟(右)正在演奏紫砂哨埙。克拉玛依融媒记者努尔夏提·尼加提摄
2月10日,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长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蛇闹元宵非遗年味浓”元宵节活动。(图片由长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
2024年6月12日配资炒股配资,白碱滩区古琴文化能人工作室,市第五中学教师、濯远琴馆创办人祁小龙正在调试古琴。克拉玛依融媒记者李浩然摄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